您喜歡聽古典音樂嗎?您小時候學過鋼琴、小提琴嗎?最近的幾個研究報告指出:有音樂修養的人,他們的腦發育及成長與眾不同。也有人發現:聽了莫札特的交響曲,對數理及推理能力大有幫助,這些效應有什麼科學根據嗎?

     我們先來看數學與音樂的關聯。我們常常看到許多有名的科學家也都喜愛音樂,如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拉小提琴。再仔細去看看音樂的音階,我們會發現它幾乎是頻率的對數數列(logarithmic progression)。

       一九九七年,坎貝爾(Don Campbell,從事大眾音樂的教育家,現任科羅拉多州布爾多市的音樂、健康與教育研究所的主任)曾經寫了一本書?《莫札特效應》。他在書裡大談聽古典音樂的好處,說古典音樂是萬靈丹,可以去百病,可以促進一個人的思考與推理,他特別推崇莫札特的交響曲。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學區的一位物理教授蕭歐博士(Gordon Shaw)則曾經發表幾項他對「莫札特效應」的研究,有他獨特的看法。雖然他自己不會玩樂器,但他喜歡聽莫札特的D大調鋼琴奏鳴曲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major),他說這曲子實在太奇妙了,它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旋律、前後上下的對稱排列,真是不可思議。在他的實驗室,他又發現:那些能用心去聽這支曲子的學生,他們的數學成績及一些空間推理的考試成績要比一般人高出二成。

        蕭歐教授進一步去研究腦神經的運作程序,尤其是數理空間的推理思考的腦波形態,他發現腦與音樂的波態很類似,並認為聽音樂能刺激腦的發育及成長,尤其是莫札特的交響曲最為有效。我們都知道莫札特是位音樂天才,四歲時就已經會作曲,他的曲子不同凡響,相當特出、令人振作、百聽不厭,只可惜只活了三十五歲(1756?791)。

        美國心理學家雷歐肖爾博士曾以倉鼠做了一個動物的實驗。倉鼠與人的腦神經結構是大同小異的。他將倉鼠分為兩組,有一組一天聽十小時的莫札特音樂,他發現這一組的行動都比較敏捷,走起迷宮來也比沒有聽音樂的一組要快。

幾年前蕭歐曾經報導:一群大學生在聽完莫札特的音樂後,他們的空間推理測驗成績有顯著的進步,但這效應只維持了十至十五分鐘,相當短暫。但是如果以五歲多的小孩做測驗,學鋼琴的那組,他們的推理空間成績要比沒有學琴的一組要高出三成半,並且這效應可以保持好幾天。可見腦的「可塑性」(plasticity)是與年齡成反比的。

        蕭歐最近的一個測驗是在美國的洛杉磯做的,對象是十幾歲的學童,他們的種族與背景各異,那些聽莫札特的音樂及學了幾個月鋼琴的一群,推理成績比一般沒有音樂訓練者要高出二七%。

        又英國的《自然》期刊(Nature 396: 128, 1998)也曾經報導:以三十名國中學生(12 -14歲)做研究對象,他們都曾經學了至少六年的樂器,同時找來三十名同樣年紀但沒有學過樂器或受過任何音樂訓練的學生為對照組。對這些學生唸了十六個簡單常見的「單字」,如貓、狗、蘋果等。研究者發現那些學過樂器的學生比較能正確地記住這些單字。最近也有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的實驗報告:曾經有過五年以上音樂修養(指學過樂器或受過音樂訓練)的人,他們的左顳葉 (left temporal lobe) 要比沒有音樂修養者大些。有趣的是腦的這部位正是用來記單字的。

        要學會樂器必須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練習,這是一種「操練」,然而非常值得嘗試。想想音樂的好處:既可刺激腦的成長,又可以享用一輩子。在這高科技的社會,要能思考推理才能生存、出頭天,學習與欣賞音樂可說是現代人必修的功課。

 資料來源:http://health.bookzone.com.tw/lin-tital.asp?no=106&hser=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紫嫣 的頭像
    紫嫣

    毛毛蟲醒了 @caterpillarwake

    紫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